W
Wayne1 個月前

電腦升級,固態硬碟(SSD)該怎麼選?MLC、TLC又是什麼意思?NAND越大越好?


在眾多的電腦硬體升級選擇中,挑選一款合適的固態硬碟(SSD)絕對是讓人既興奮又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在閱覽那些密密麻麻的規格資訊時,比如主控晶片、存儲顆粒、NAND這些專業術語,是不是看得你眼花繚亂。今天咱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硬碟選購懶人包。

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買固態主要看顆粒。不過,顆粒呢,也需要看兩個方面:顆粒類型和顆粒等級。先說顆粒類型,目前分為四種,分別是SLC、MLC、TLC和QLC。眾所周知,電腦的存儲是判斷二進位0和1,所以固態硬碟也是這個原理。

像SLC為什麼壽命長?就是因為每個單元空間僅存儲1Bit資料,理論擦寫壽命可以達到10萬次以上。可惜這種設計成本太高,民用級基本見不到。MLC則是每單元2Bit,雖說性能、壽命弱於SLC,但理論擦寫壽命可以達到1萬次左右。TLC算是目前的主流,每單元3Bit。同樣的成本,容量可以達到MLC的1.5倍,SLC的3倍。理論擦寫壽命在3,000次到5,000次左右。考慮到價格因素,TLC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最後就是QLC了,每單元4Bit,是目前性能、壽命最低的類型。理論擦寫壽命僅有500次左右。

然後是顆粒等級,目前我這裡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原廠片、大廠封裝、白片和黑片。顧名思義,原片就是有自主生產能力的顆粒廠商封裝的,比如Samsung三星、海力士、閃迪、鎧俠(原東芝)等。這些顆粒有著嚴格的測試標準,所以壽命和穩定性會更好。然後是大廠封裝,雖然都是原廠篩選下來的顆粒,但是相比其他原片,大廠品控和品質還是會好不少。比如封裝大廠江波龍旗下的雷克沙、佰維旗下的宏碁掠奪者等等。同樣,這些廠商也會打上自家的封裝LOGO。

那白片就是常見於二三線品牌。雖然它們的測試標準沒有原廠那麼嚴苛,但品質上還是有那麼一些保證。但總的來說,白片固態還是能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使用需求的,畢竟價格相對親民。最後是黑片,常見於不知名小廠。顆粒來源是個問號,運氣好點還能正常使用,運氣差點,時不時掉盤、丟數據就很糟心了。我個人肯定更推薦原廠固態,畢竟自家的品牌都會用最好的顆粒。考慮性價比的話,大廠分裝和白片會更合適。

說完了顆粒,就該講主控了。它可以當做固態的大腦,速度快不快、是否穩定就看它了。規格參數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款固態的資料傳輸速度,這個速度基本都是主控類比SLC模擬出來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內部傳送速率”。比如同樣的固態容量,QLC僅使用SLC 1/3的存儲單元,所以TLC想類比回SLC的速度,只能類比1/3的容量;MLC和QLC同理,只能模擬一半和1/4。像這種把全部存儲類比成SLC快速存儲的設計,一般稱為全碟模擬。優缺點很明顯:SLC緩存較大,很難用完,但是SLC快速存儲用完之後的速度非常的慢。所以這些廠商研究出了新方案,就是半盤類比和固定容量類比,留出一部分存儲單元備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出了SLC快速存儲之後,速度也還不錯。

然後就是快閃記憶體了,我們一般能在旗艦固態裡看到它的介紹。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快閃記憶體能帶來什麼作用?對比無快閃記憶體區別大不大?這裡簡單解釋,快閃記憶體你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存儲記錄表格,當我們需要使用某個資料的時候,尋找會更方便,可以有效提升讀取速度和穩定性。總結下來就是,帶獨快閃記憶體的固態性能會更強,缺點是多了一個發熱源,發熱較大,需要做好散熱。無快閃記憶體的固態得益於HMB技術,在日常使用方面沒有區別,而且發熱會比較小,對筆記本用戶更友好。

此外,這裡要提醒一點,很多大容量固態硬碟為了塞下更多存儲,採用的是雙面顆粒設計,這樣一來,發熱量也就相應地大了不少。所以大家在選購的時候,要麼儘量避免這類設計,要麼就得做好散熱措施,別讓高溫成了你資料存儲的隱形殺手。

最後,怎麼知道自己手上的固態硬碟用的是哪家顆粒、多少層堆疊技術呢?別急,我這就告訴你們一個簡單的方法。打開FLASH ID網站,下載對應你固態硬碟主控的應用程式。安裝好後,打開軟體,選中你要查詢的固態,回車就可以了。

那麼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幫你買到合適的硬碟,我們下期再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