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屋很多,而且地震多發,多雨水,所以老屋漏水的問題很普遍。抓漏也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排水管不像進水管那樣方便暗管改配明管,很多人會選擇打掉重做。今天的案場是中古屋裝修全屋裝潢全部打掉重做,我們主要關排水管部分。
一般拆除進場后會先把原來的排水管找出來,切短然後找東西把管口塞起來,避免拆除的碎石等東西掉進排水管造成堵塞。
一般廁所排水管有臉盆牆壁出口排水管、馬桶排水管、淋浴排水管和地面排水2口。水電進場后第一步會根據設計圖,放樣好排水管出口位置。然後找到相近的排水管,改管過去新的排水口位置。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房屋的排水管出口位置都不是建商當初建房的原始位置,都在裝修過程中有過改動,我們不能直接使用改后的出水口直接接管使用。因為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改過的排水管是否安全,以及有沒有老化,既然要重做了,就全部改配新管。水電師傅需要順著排水管出水口找到水管原始位置,然後从原始位置開始重新配排水管。
浴室排水管重新配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排水管距牆面間距,以及高度。洗臉盆排水口是需要从牆壁伸出,一般配管高度在距離完成面,40-50CM,注意是完成面,也就是地板瓷磚做好后的平面,因為一般廁所重做后,都會需要墊高,因為排水管不能完全埋入地下,樓板也沒有那麼多厚度給水電挖,一般都是挖到鋼筋就停止,也就是3-5cm深度。而且糞管是比較大只,所以一般浴室重做基本會要求墊高15cm。
2.糞管,糞管出口距離牆壁瓷磚完成面30-31cm,這可以適配絕大部分馬桶的安裝。如果距離牆面越遠,馬桶安裝後和牆壁的間距也會越大。如果間距小於30cm,後期就需要改管,必然會遭成施工不便,以及排水不暢的問題。
3.地面排水管,現在的裝修中很多地排會選擇放在廁所角落,距離L型牆壁完成面分別8cm左右,後期泥工做地面瓷磚會做泄水坡,地排管口這裡就是最低點。廁所地排會有兩個,一個在淋浴間、一個在淋浴間外面,通常在洗臉盆下方
4.廚房流理臺排水管,廚房排水管出口一般不會靠近牆壁,而是从牆面出來30cm左右,而且廚房還會有一個地面排水管。
5.陽臺排水管,一般陽臺排水管主要給水槽和洗衣機使用。一般洗衣機排水會選擇靠近牆面設排水口,這樣可以給洗衣機放置留出更多空間。
除此之外就是排水管大小選擇,一般糞管用3.5寸或4寸管、其他排水用1.5寸或者2寸。排水量大的最好使用2寸管,必然浴缸通暢需要一次性大量排水,使用2寸管更合適。還有就是共用管,也就是當建商預留排水管不夠時,需要多個排水口通過三通或者斜T,順水T使用一個排水管,這時我們儘量把排水量大的獨立分配一個原始排水,排水量不太大的共用一個。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水電配完排水管后,要使用水泥固定,以免水管位置跑掉,或者被碰到造成水管破損。畢竟水電是先進場,後面是泥工、木工、鐵工等等其他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