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Wayne2 年前

【Wayne評測】ROG Ally VS Steam Deck ~~掌機新世代~~誰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大家好,我是Wayne,自從2020年2月Steam Deck發售以來呢,由於僅399美元卻能玩大部分3A遊戲的超高性價比很快就佔領了市面上PC類遊戲掌機市場,甚至一度出現賣斷貨狀態。而在今年6月華碩也發售了他們最新的PC掌機*ROG Ally,*由定制AMD晶片Extreme的加持,一躍成為了當前市面上最強的PC掌機之一。我今天就進行一個高性價和高性能的評測比拼,以此也可以給大家選掌機作為一個參考。

首先在外觀上第一眼看上去Steam Deck要比ROG Ally更大更厚一些,重量方面Steam Deck669g而ROG Ally只有608g, ROG Ally勝出。但是Steam Deck也並沒有浪費這些大出來的空間,在手柄佈局上加入了兩個早就在Steam平臺上成熟應用的觸控板,在需要使用滑鼠時這個觸控板搭配震動觸覺回饋的體驗感覺起來很不錯,甚至比一些筆記型電腦的體驗還要好。而ROG Ally則需要使用搖杆來類比滑鼠並搭配觸屏來進行系統的交互。此外Steam Deck跟Xbox精英手柄一樣帶有四個可自訂的配件,而ROG Ally只有兩個。從握持手感上來說兩款機器做的都非常不錯長時間遊玩並不會出現不適感,不過由於Steamback的背部開了很深的弧度,在遊玩遊戲時相比起ROG Ally要稍微自然一點。

在螢幕方面ROG Ally就要比Steam Deck強很多了,它搭配了一個7英寸的1080P120Hz的高清螢幕,在画素密度上比Steam Deck的800P60Hz多了兩倍以上。尤其是我們將這兩款機器同時擺在面前時,ROG Ally完全是以碾壓的氣勢贏得勝利。ROG Ally色彩與畫面精細度在觀感上要遠好於Steam Deck,同時ROG Ally最高500nit的亮度也要比Steam Deck的400nit高很多,面對強光時會更容易看清螢幕。另外ROG Ally的螢幕也支援VR可變刷新率,也就意味著當你在顯卡驅動中打開Freesink功能時在48Hz-120Hz這個區間,ROG Ally在不同幀數下會有更好的畫面流暢度。

然後看接口方面,兩者都有一個3.5mmAUX介面、一個MicroSD插槽,以及一個帶有DP視頻輸出功能的USB type c口,而ROG Ally還額外的配置了一個外置顯卡接口,不過ASUS的移動顯卡可是特別貴哦,估計用的人也不多。

硬體方面Steam Deck採用了AMD定制的APU-Z2構架擁有4核心8執行緒最高頻率為3.5GHz的梵古,GPU則為RDNA2架構擁有8個計算核心最高頻率為1.6GHz。ROG Ally採用了一款更新的AMD定制APU Extreme-Z4構架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最高頻率5.1GHz,而GPU也是新一代的RDNA3構架擁有12個計算核心最高頻率2.7GHz。兩者都搭載了16 GB的LPDD R5記憶體,從參數上看ROG Ally更高。

功率和續航方面,允許我們將TDP在10W-25W之間自由設置,而使用外接電源時還能使用30瓦的高性能模式。但你出門在外時可以使用低功率模式延長續航,而在家則可以解鎖更高的功率來釋放全部的性能。而Steam Deck只有 15W可選哦。所以我首先測試了兩款機器在15W的遊戲性能,這兩款機器在這時都能夠達到2個小時左右的續航,我用了幾款擁有跑分的遊戲同時將室溫控制在了24度做了多次測試,可以看到在我對比的這六款遊戲中在720P畫質下,有4款遊戲ROG Ally都要強於Steam Deck,不過性能差距其實並不大,可見就目前的15W的功率是無法讓ROG Ally發揮出它全部的性能。於是我將ROG Ally的TDP提升到了25W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優勢才真正的發揮了出來了,在除了刺客信條、奧德賽以外的五款遊戲中都得到了10-30 fps的性能提升。而且得益於雙風扇的設計它也能把溫度控制在70-80度左右。

我也測試了兩款機器在10W下的性能,但是結果卻令我大跌眼鏡幾乎所有我測試了的遊戲中Steam Deck都可以達到平均30FPS的可玩效果,同時能夠給我帶來4-7個小時的續航時間,ROG Ally由於10W實在是帶不動它的八核心,這款遊戲中的5款都沒有辦法達到平均30FPS,甚至在2077與無主之地3中連平均20FPS都沒有,如果你是玩一些對配置要求不高的獨立遊戲或者模擬器遊戲,那Steam Deck肯定更適合你。

這兩款掌機的喇叭音質都ROG Ally非常不錯,兩者的音量也都非常大,但是如果一定要選一個的話,綜合他們的音訊本身的表現以及對散熱噪音的控制來說,我覺得ROG Ally還是做的稍微更好一點。但是如果你習慣戴耳機的話那可能影響就會小得多。

在系統方面Steam Deck使用了以Linux為基礎的CMOS,可以暢玩絕大多數Steam商店中的遊戲,系統的交互邏輯非常簡單好用對手柄的支持也完美,甚至它的應用性在現階段已經幾乎媲美PS以及Xbox家用機系統了。

ROG Ally則使用了現成的Windows 11系統,好處是相容性好,會用Windows的朋友都可以快速上手。如果外接個螢幕滑鼠鍵盤,你甚至可以將它當做一台可擕式PC來使用。但是缺點也同樣來自於Windows,由於Windows本身並沒有針對掌機優化,就現階段來說還不是那麼的好用。

最後我們看一下兩者的售價,Steam Deck有三個版本分別為64GB 、256 GB以及 512GB容量,除了512GB版本的螢幕有一點點的霧化效果外這三款機器的其他參數都完全一致,價格分別為399美元529美元以及649美元,

而且會額外贈送了一個旅行包。ROG Ally目前只上市了這一款512GBSSD的型號售價為699美元,但大家也可以自行更換更高容量的硬碟。這兩款機器的價格差了快一倍,我到底推薦哪一款呢?

這裡我給這兩款機器各列了幾種不同的使用場景來供大家參考:如果你更符合以下這些場景

那麼Steam Deck會更適合你

1.主要使用場景為外出遊玩,需要盡可能高的續航

2.相比起3A遊戲更喜歡獨立遊戲以及模擬懷舊家用機遊戲

3.主要遊戲庫為Steam

4.喜歡接近家用機式的交互不想使用Windows系統

5.對觸控板有需求需要進行更精確的滑鼠操作

而如果你更符合接下來這些場景呢,那麼我會更推薦你選擇ROG Ally

1.野外露營或者單純就是想在床上趴著玩遊戲這些可以插電的地方。

2.玩3A遊戲較多

3.對畫質與螢幕要求較高

4.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如何優化以及不建議用觸屏來操作Windows系統

5.更高預算在你可以接收範圍內

總之就是根據你需求來選擇產品才不後買來又後悔哦。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