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大影評】直面你的恐懼!?電影《深淵宇宙》就是這個時代為情緒找出口的一封情書


文/克拉大

台灣首部融合「情緒教育」與「奇幻科幻」的電影《深淵宇宙》(Abyssverse)即將於 4/18 在全台電影院震撼上映!本片以前所未見的意識宇宙觀、細膩動人的情感描繪,以及極具衝擊力的視覺特效,一次橫跨AI腦科學、虛擬意識、情緒療癒三大主題,主創團隊更精心將日期選在「耶穌受難日」登上大銀幕,只為真誠回應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傷與痛。

(左起)魯文學、陳柏寰、陳俞彤和蔡子誠四位主演群進行開演前合照。(圖/台灣活出新人啟發行動協會 提供)

記者會現場金句連發!製作人盧耕宇開場即破防:「娛樂不只是娛樂,而是一條帶下一代走出深淵的路!」

在首映記者會現場,製作人盧耕宇一開場便以一段直搗人心的發言震撼全場。他表示:「我們都知道,現今社會節奏快速、資訊爆炸,大家在震動不安的局勢中,不斷自我麻痺…而這樣的生活早已變成常態。很多人奮力想改變現況,卻又逃避面對自己真正的情緒與需求。其實,每個身處在媒體與娛樂產業洪流中的人,都懂這份疲乏與矛盾——我也不例外。」而他話鋒一轉,拋出一個讓現場觀眾動容的觀點,他分享:「與其憂心下一代被這些洪流掩沒,不如帶他們一起做娛樂產業!讓他們在對的位置,從今天開始就是領袖,而不是等到明天!我們沒有企業財團,只有一群願意為理想燃燒最美年歲的青年。這部電影,是他們的吶喊,也是他們的行動。」

(左起)電影監製鍾文濱、演員蔡子誠、魯文學、女主角陳兪彤、男主角陳柏寰、導演陳恆義、製作人盧耕宇、金馬終身成就獎石雋、毫無隱藏林少軒牧師、華神莊舒華老師、南實踐吳慶璋教師、彭鳳珠主任 進行大合照。(圖/台灣活出新人啟發行動協會 提供)

青年主導製作團隊,愛與科技的雙軌敘事

《深淵宇宙》由26歲導演陳恆義領軍,25歲副導鍾孟辰協力,全片運用虛擬意識潛行技術,創造一個架空的「情緒視覺化」腦內宇宙,講述心理師林心妍(陳兪彤 飾)進入NFDD患者意識空間,試圖找出其情緒崩潰的根源。她在過程中不僅拯救了他人,也觸碰到自己深埋內心的傷痕。 守在現實世界的AI腦科學家吳天睿(陳柏寰 飾),雖外表理性冷靜,其實也背負過去的痛。在一次次科技與情緒的交錯中,他們不只碰撞出愛的火花,更直視了人性最深層的孤單與渴望。「不是你救了他,而是你願意陪他走過黑暗。」 這句電影中的核心台詞,也成為整場首映記者會中最被烙印在心裡的金句。

(左起)魯文學、蔡子誠、陳俞彤和陳柏寰四位主演群進行開演前合照。(圖/台灣活出新人啟發行動協會 提供)

心理師高度肯定:陪伴不是關鍵,「不離開」才是真正的「被理解」

這部作品也呼應了年輕創作者對於資訊冷漠時代,EMO症狀的體現。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高達200多萬人有情緒就醫紀錄,等於每十人就有一人曾走進診間。盧耕宇強調:「情緒問題不只是青少年的專利,而是全民性的議題!」他也點名這部電影獻給50萬名第一線助人者、超過200萬名正在陪伴家人的你我。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詹椀喬心理師高度肯定《深淵宇宙》所呈現的心理深度與真實性。她指出,電影將「深淵」這種「憂鬱」情緒具象化、視覺化,是一種極具療癒力量的創作方式:「很多孩子在經歷情緒風暴時,其實連自己都無法用語言描述自己的內在。這部電影幫助大人看見他們的世界-一個既混亂又孤單的深淵宇宙。」她進一步強調,在諮商現場,最常聽見的話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而這正是電影中的主角們所經歷的心境:「不論是陷入情緒崩潰的少年,還是願意陪伴的心理師,他們都不是英雄,他們只是誠實地活出『願意靠近』。」心理師更特別提到,這部作品最打動她的是「陪伴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不離開」這個概念-「對焦慮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一個願意留在身邊、不用立刻給出答案的大人,比什麼都重要。這部電影,用充滿想像力的手法,道出了最樸實的需要-被理解。」 這也給了演過多部作品的女主角陳兪彤有了深刻的感受,她分享:「我演的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心理師,而是一個也很受傷、卻願意靠近的人。」男主角陳柏寰則說:「科技可以讀取大腦,但看不見人心,只有人心可以真正觸碰人心。」 也許不該用電影來說教,所以透過娛樂讓大家欣賞這部作品,省思背後的意義才是關鍵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