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9T7zwMy8I)
身份證、健保卡變為智慧卡 台北捷運的悠遊卡,高雄的一卡通、line pay、apple pay、 棒棒:
需改進:
行政院所宣示「2025 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到 90%」的政策目標。
資策會 MIC 也在 2018 年 1 月發布了《台灣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指出台灣使用過行動支付的人,在過去 2 年內從 19%提升到 39.7%。若我們以《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的理論來看,台灣行動支付技術已通過了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的考驗,正式踏入以實用性為訴求的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族群。 過去悠遊卡公司對於電子支付佈局野心和速度明顯慢半拍,主要評估利益和是否能獲利時間非常冗長,等到一卡通與 LINE 合作後才驚覺大事不對,直到今年悠遊卡公司在六月董事會才通過,計畫年底會推出自家「數位付」電子支付服務前的替代服務,讓未滿 20 歲無信用卡的用戶也能使用。 iPhone 在台灣算是相當大的一塊相當肥沃的市場,畢竟在台灣誰能率先支援 iPhone 、Apple Watch 電子票證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那不光是可以國內,更能提高國外廠商曝光率,也間接打響首間支援的公司名號和宣傳。
根據金管會表示,目前國內最大原因是出自於電子票證(如悠遊卡)規格及支付技術,與 Apple Pay 之規格、支付技術尚不相符,導致無法讓用戶直接可透過 iPhone 或 Apple Watch 設備將悠遊卡或一卡通等票證直接加入至設備內,實現搭乘公車、捷運、Youbike、7-11 等等大眾運輸支援。 除非哪天悠遊卡或一卡通將電子票證技術規格調整與 Apple Pay 相符合,才有機會讓 iPhone 可以直接嗶一下就可以搭乘交通工具。但這似乎要等很久,因為悠遊卡在 2017 年就花費 2 億與以色列新創公司 WiseSec 合作開發藍芽感應支付技術,不少網友完全不看好藍牙技術,認為採用藍牙感應速度並不會比較快,令人非常矛盾的是悠遊卡公司策略方向,似乎開始只玩自家的技術?
目前台灣現有的電子票證技術
最快的方式就是捷運公司直接與 VISA 或 Master ard 合作,就可以讓 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直接透過 NFC 感應就可快速進出站。 LINE Pay、街口、Pi 錢包這類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則不大一樣,它們通常是採用 QR code 刷條碼的方式來傳輸交易資料。這樣一來,商家就不用另外添購感應式刷卡機,用戶使用行動支付時,也較不會有手機型號的限制。
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看,Apple Pay 的支付體驗相當好,透過 NFC 技術就能在一秒內支付完畢,不像 QR code 還得多滑幾下手機、掃瞄、輸入金額。然而,以目前看來,QR Code 的模式較不會有型號上的問題,能較快走入各個支付場景,算是鋪蓋市場較快的模式。
根據資策會統計,2017 年國人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前三名分別為 Line Pay(25.2%)、Apple Pay(17.9%)、街口支付(10.4%)。其中,Apple Pay 其實只有綁定信用卡,沒有做其他多餘的服務,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它在台灣的市佔率可能會逐年下滑。因此,未來的重點好戲,可能就在 Line Pay 與街口支付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