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Crohn)
是197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病症,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常見於青年人群體中的胃腸道疾病。
克隆氏症(Crohn) 在西方國家中的發病率較高。
据美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有色人種的發病率較低,黑人的發病率僅爲白人的1/5。而台灣地區的克隆氏症的發病數較少,但近幾年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中男性患者居多。
克隆氏症的臨床症狀取決於病變的部位和病變的範圍,具體的臨床症狀表現有:
- 口腔潰瘍
- 腸粘膜的鵝卵石樣變化
- 腸道變狹窄
- 炎性息肉
**克隆氏症(Crohn)**的并發症範圍較廣,包括發熱、腹瀉、貧血、營養不良等。
- 腹痛:經常性的胃部痙攣疼痛,多發於右下腹或者臍周,部分患者容易被誤診為闌尾炎;
- 腹瀉或者便秘,或者兩者交替出現;
- 腹塊:多位於盲腸所在的右下腹;
- 系統性疾病:發熱、關節炎、硬化性膽管炎、營養不良導致的消瘦、發育阻滯、皮膚病、虹膜睫狀體炎等
- 輕型:無全身症狀或僅有極輕微的全身症狀
- 中型
- 重型:每日多次腹瀉,伴有發熱,全身有明顯的症狀
大陸有人也將克隆氏症分爲六型:急性闌尾炎型、慢性腸炎型、梗阻型、腹塊型、腹膜炎型、出血型。
國外則有將克隆氏症分爲四型:急腹症型、腸潰瘍型、瘻管型、不全腸梗阻型。
-------------------------------------------------------------------------------
參考文章:
《常因腹瀉、暴瘦,被誤診為腸胃炎的克隆氏症,能否治愈或者遺傳?》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