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nifey10 個月前

飛越國界的害蟲:疫情後的生態危機全球擴散!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食品供應鏈和進出口面臨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令人意外的是,這也連帶對全球生態造成影響。首先,由於供應鏈延遲,許多仰賴進口糧食的國家不得不尋找替代品或其他供應商,飼料或畜牧業所需的原料也難以及時抵達,台灣是仰賴高度進出口的國家,因此也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

同時,政治和消費的改變也會影響動植物產品的來源國家,然而在更換供應鏈的同時,也可能伴隨新的外來種危害。隨著國際間COVID-19導致的供需壓力,食品和商品在世界各地進行新的物流交換,這些首次進口的農產品或新的供貨地,讓不同地區的害蟲也在國與國之間有機會互相傳播。然而新害蟲在當地通常沒有天敵,讓控制和消滅外來種變得更加困難,並且可能對當地原本的作物造成重大破壞。

旅遊和國際貿易可以迅速傳播害蟲和疾病,這可能對當地植物、環境、食品以及任何提供食物的地方造成重大損害,例如非洲豬瘟可能透過廚餘回收系統影響現有豬隻健康。或者許多進口品的包裝本身在運輸過程中會吸引害蟲,常見夾帶物種危害的包裝包括以下幾種:

˙貨櫃和棧板的內外表面

˙包括塑料包裝、紙箱和滑輪夾縫

˙用於分隔各種食品和商品的紙板和包材

如果是透過空運運輸,蟲害入侵的機會相對於船運較小,因為空運的貨品重量更加昂貴,通常不太會用木料這樣的重型包裝,而且運送時間也相對更短,不利於害蟲在過程中大量繁殖。

相較於過去的地球村,現在的世界已經來到牽一髮動全身的全球經濟網。各國政府近年來都留意到害蟲的顯著影響,並且為新地區的害蟲入侵加緊準備。例如新興蟲害在美國當地被發現後,難以控制的繁殖數量迅速擴大到各區域,全球知名的有害物種如下:

「斑衣蠟蟬」是一種農業害蟲,常見於物流和食品加工過程,別被他們鮮豔無害的外表所欺騙。這些「跳跳蟲」原產於中國、印度、越南和東亞,具有高度入侵性危害,對農業造成困擾,對於作物具有高度破壞性,尤其是葡萄園、楓樹、黑刺槐和果樹等經濟植物的嚴重威脅。

「咖啡果小蠹」屬於熱帶氣候昆蟲,以咖啡屬的植物果實為食,這種甲蟲僅靠咖啡豆就能養活自己,在運輸過程中可以長時間存活,而且它們進入咖啡豆當中,從內部吃掉這些種子來維生。

「大虎頭蜂」也稱為令人聞風喪膽的殺人蜂,目前已從亞洲傳入美國;雖然研究人員仍在試圖弄清楚這些大黃蜂如何橫越整個太平洋,但原則上牠們是通過貨船越洋而來。這些狩獵高手以其他小型蜜蜂為食,可能造成當地蜜蜂的生態浩劫。

「歐洲櫻桃實蠅」顧名思義,是透過國外進口的美味櫻桃夾帶其中,受感染櫻桃和土壤進入本土後,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小型害蟲可能會導致當地的作物損失。

「穀斑皮蠹」源於印度,能以極快的速度破壞存儲的穀物和種子而聞名,是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農業害蟲之一,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能存活六年,它們在較暖的環境中能迅速繁殖,能在任何非冷藏的儲存設施中生存。此外牠還對許多殺蟲劑有免疫力,在美國甚至有專門為檢測進口的大米中是否有穀斑皮蠹的聯邦檢疫措施。

除了跨國蟲害,COVID-19還助長部分國家鼠患猖獗的問題。由於疫情期間公共場所的食物垃圾減少,老鼠缺乏外部環境足夠的食物和垃圾,只得大膽進入食品加工廠或餐廳尋找下一餐,讓這些原本相對乾淨的食品環境受到衛生的污染。法國更是無法根絕街頭過度繁衍的鼠患,政府正擬定方案與之共存而引起民怨。

同時在資訊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壞消息傳得很快,當食品業者發現蟲害或衛生不佳時,負評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品牌傷害,上下游供應鏈也可能受到牽連。這些害蟲不僅會影響品牌聲譽,更糟的是,客戶有可能因為食用這些帶病菌的食品而生病甚至死亡。

近年來在食品加工業中,各項衛生安全措施開始被重視,外來種問題也透過捕捉、監測方式積極介入,例如荔枝椿象、魚虎、綠鬣蜥...等台灣近年來的物種問題。期望在不久的未來,人類文明能夠找到新的平衡,解決全球跨國物種的生態問題。

參考資料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