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像
耐美知識6 年前

台灣青壯農時代來臨:用知識翻轉農業,結合製程管理、科學數據、商業研發帶動農業創新


青壯年農夫 返鄉從農 用創新知識翻轉農業看天吃飯的宿命

農業的發展不能只是看天吃飯,台灣現在有一群年輕人,頂著高學歷,返鄉用__農業技術的改良__,農業加工品的__商業整合__,優化農業生產製程,用創新知識翻轉農業看天吃飯的宿命。 👉 34歲的郭泰呈與乖乖公司合作研發香蕉米乖乖,逆勢為香蕉找出新出路,並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作,研發可促進腸胃蠕動的青香蕉抗性澱粉,提升香蕉產品價值與食品應用面。 👉 32歲的牛津碩士陳韋宇用半導體思維將溫室當晶圓廠管,避開市場大眾產品,種出歐洲特有芝麻葉,專售高檔歐式料理餐廳。 👉 34歲的劉士輔優化茶葉製程,種出摘下食品米其林二星的山茶,透過國際參展、參賽、網路行銷,將研發成果導向商業化。 👉 33歲的黃文慶用實驗家精神,科學數據控制種出種出高單價的日本品種網紋阿露斯洋香瓜。 👉 38歲財金博士盧紀燁用無人機監測西瓜產量,掌握產銷契機,經營小農平台,產地直送宅配,省四成物流成本。

我們從以上例子發現,越來越多具備高學歷、高技術、高知識專業的青壯農投入農業,帶給台灣農業一片新景象。 關鍵是製程、農業技術控管、商業研發、科學數據結合種植研發管理,都已經不是傳統農業只要靠天吃飯就可以的情況。 精準的栽種技術管理、土壤調配、生產管理、商業應用才能打造農業的新生命與新發展。 其實青壯農與地方創生是有相對應呼應的關係,目前台灣已經有一群高知識高技術的青壯農在為這塊土地努力,政府應該要結合地方創生來帶動這股潮流,用獎勵機制來拋磚引玉,讓既有的這群高專業高技術的青壯農成為代言人,來帶動更多的知識青壯一同來帶動地方創生。

農產轉型示範效應 帶動更多周邊相關產業發展

當然不只是農業,這可以是一個__示範效應__,帶動更多周邊相關產業的應用與發展。 同時結合企業投資故鄉,如:協助地方產品開發銷售,科技導入產品設計的生產與服務,整合部會創生資源進行盤點及統籌整合中央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等。 可以透過__建置台灣地方經濟與農業的分析資料庫的方式__,活絡社會參與地方創生。 產官學研社共同參與來發展地方特色,進而連結地方都會核心,發展國際交流,或是建立地方品牌,確立當地獨特性與核心價值。

我們可以結合農業、科技、文化、觀光來立體式的帶動國家農業的再次創新發展,透過技術導入、產業異業結盟、開創具獨特魅力、地方性的特色產品。 結合__開設領域專班來培養地方新興產業人才__,目前如:明道、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和宜蘭大學都有農業公費專班,每年預計為台灣農業培養近兩百位新血,這是未來十年三萬青壯農大軍的成員。 運用既有育成中心投入地方創生事業,強化地方推動產業技術能量,以及生產智慧化,提高地方產業生產力。 由此便可以發現__結合地方創生與青壯農計畫可以立體式的帶動整體地方與產業的多元成長與發展,將農業的觸角結合科技、結合更多的商業應用,可以成為地方創生的示範效應,同時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地方創生。__

這一群拋磚引玉的成功青壯農其實給予我們很好的借鏡,只要你有好的專業、技術並且能有適合的商業應用,用知識可以翻轉農業,用知識可以翻轉城鎮差距,知識與實踐的力量可以改變改善許多既有的現況。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政府在推動地方創生應該更具備這樣開拓的器量來輔導協助地方創生的各項規劃與實行,在面對企業合作與產官學研社的各個shareholder,要能調節彼此的互動合作關係,扮演好橋樑的政府角色,用企業管理的精神有效率的規劃與經營各項地方創生事務的推動,政府的思維必須要能結合科技與商業的模式,靈活多元彈性的運用政府輔導工具來協助地方創生事業的發展。我們要相信,這一群成功的青壯農做得到,不論是帶動青壯農返鄉還是地方創生,都是可以逐步踏實的成功實踐。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