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像
耐美知識6 年前

台灣能源結構應階段性調整,跳脫非核與低碳的爭議漩渦,從根本面解決能源發展問題


台灣新藍圖分類: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產業、活化在地資源、政策的優先順序、藍綠和解、青年好出路、社會溫暖

2025 非核家園可能嗎?

過去藍綠在低碳與非核的爭議不斷,現在蔡英文政府要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__燃煤發電恐持續增加,目前再生能源與燃氣無法順利到位。__

其一,再生能源中目前太陽光電全台累計裝置容量不到2.2GW,不可能在未來七年內增到20GW,這等同需要250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相當於2座陽明山國家公園;目前離岸風機只有2支,至2025年要增設至687支,是不可能的任務。

其二,佔五成的天然氣供應,預計建設37公頃的觀塘接收站,尚未通過環評,有接不上的風險。

要非核要低碳還要足夠能源?核電安全 VS 能源需求,是否可效仿和台灣有著相同問題的日本?

非核家園的實踐一直像是空中樓閣,台灣要非核,又要低碳,這與能源結構的多樣性與保障性有關,我們可以反觀日本,其__將減碳與多樣化能源作為能源發展基本方針。__日本為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同時在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要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減量八成。日本的做法其實很聰明,再生能源是要發展為主力能源,但同時核能為實用階段的減碳選擇,同時確保能源多樣化,包括碳捕捉封存、核能、地熱都是發電方式選擇。

台灣與日本一樣有缺乏天然資源與地震風災的問題,其實台灣可以借鏡日本的做法,我們要乾淨的能源,但現有的狀況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直趕不上計畫中的進度,增加燃煤發電是與低碳相違的做法,對於空氣汙染與環境污染更嚴重,我們必須要讓能源的提供多樣化,非核家園是終極目標,但在邁入終極目標前,階段性的發電需求需要能源多樣化來實現,讓核電成為過渡時期的發電選項,為能源轉型換取喘息空間。

台灣目前的能源結構主要在天然氣與燃煤,兩者皆近四成,佔了八成台灣的能源來源。天然氣須完全仰賴進口,燃煤產生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都不是長久之計。

的確,已經超過十年在非核與低碳的辯論中,每當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就會有重啟核能的對話,其實台灣真的要學習其他發展再生能源成功的國家,如德國,其再生能源發展計畫是在2020年成長為2005年的四倍,時間是台灣的兩倍,同時除了風力與太陽能,同時發展生質能、地熱,發展多樣性的再生能源。

台灣的政府是換了政黨就換了口號,只不過是更聳動,看起來更偉大卻實際上都做不到的空頭支票。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根本問題

太陽能

太陽能設置所要面臨的土地問題,政府應該要花心思盤點可設置地點與設置獎勵措施,鼓勵民間自行裝設太陽能,在屋頂型與地面型的土地規劃,應該要活用屋頂型,鼓勵民間在自家大樓屋頂設置太陽能,搭配良好的獎勵措施,增加誘因。

離岸風力發電

最嚴重問題是在__夏天尖峰負載需求最大時,海上的風卻很少,使其在夏天只有6%的發電效益,__相對於歐洲是溫帶地區,冬天特別冷,尖峰用電時刻剛好搭配離岸風力發電效果最好的時候,台灣正好相反,最需要用電的夏天其只有6%的發電效益,與歐洲情況不同。政府應該要重新思維離岸風力發電作為基載的可行性,因其風力是不確定性的,對於當作基載的能源其實有相當的問題。

其他諸如沼氣生質能發電丶地熱發電及潮汐發電,政府卻都沒有列為替代性的綠能基載,反將受制於風力的不確定性,將不具有基載條件的離岸風力發電,當作基載。這說明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結構有問題,必須要重新檢視再生能源發展的結構與比例。

台灣能源結構應階段性調整,跳脫非核與低碳的爭議漩渦

已經超過二十年台灣朝野在非核與低碳不斷的爭議,現在面對到2025要實現非核家園的時間進程,台灣又再次落入政治口號與空頭政策的局面,這些對於實際的能源政策發展其實沒有任何幫助。

其實__能源結構的改變不是一時的,但是基礎工作一定要做好,包括一開始的能源結構規劃這些都是政府要用心去規劃長程的發展,台灣的能源發展不能再淪入政策口號跟選舉工具的漩渦裡,政府必須要正視能源發展的根本問題,從根本面去解決,才有可能循序漸進的解決能源問題,__慢不見得就是不好,有次第的解決問題,一步一步的調整能源結構,解決根本的問題,才有可能讓能源政策不再空轉,而能真正有改善落實的一天。


#好品質耐美最堅持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來~到粉絲團按個讚吧 👍👍👍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使用 Facebook 留言外掛程式 留言無法滿足本網站參加活動之資格,僅供非會員討論使用)
互動地圖
interactive taiwan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