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從第一波針對八百一十八項商品,金額約三百四十億美元,課徵25%關稅;中國也回擊,對等值的美國農產品、汽車等商品進行課稅。到第二波劍指中國製造2025,針對二百八十四項產品,平均每項產品的價值要比第一波多出近36%,項目包含石化材料、鋼鐵製品、機械、電子電機產品,中國則回擊等值的醫療設備、能源產品。最嚴重的是第三波,幾乎中國近一半出口美國的商品,包括電視、手機、家電、筆電都加強課稅與管制手段,對中國的傷害最深,甚至會連帶全球貨運停滯、物價齊飛。財經機構彭博(Bloomberg)分析貿易戰到2020 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往下掉0.5個百分點,付出達4700億美元的成本。
美國的強國思維一直都在,只要有任何威脅到美國是最強國的國家出現,美國就會開始用各種方式抵制、牽制、甚至是修理報復。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晉升科技強國的美夢,其中半導體是關鍵角色,但中國依賴美國半導體晶片,沒有美國的設備和技術,中國半導體再花十年都趕不上,去年中國進口半導體超過人民幣一兆六千三百億元,是第一大進口商品,其中美國出口半導體的15%都銷往中國,中國若沒有美國的晶片輸送,對中國半導體科技發展具備強大崩壞力。全球的半導體人才,集中在三個國家,台灣、韓國、美國,中國極有可能會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與人才再招手,但其實很諷刺的是中國過去用口袋深打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現在被美國修理牽制其技術發展,究其背後深遠因素,其實與中國製造2025與中國傾全力發展五大產業有關,其中分別是5G通信、人工智慧(AI)、半導體、電動車、機器人與智慧製造,美國終於被中國發展的決心與野心驚動,加上川普的狂人路線,致力要將工作機會留在美國,要讓美國製造最強,終於形成今日的中美貿易大戰。
美國其實選擇在此時進行貿易大戰,與其觀察出中國正在經歷體質轉變的時期有關,目前中國甚且還有國進民退的問題,就是中國用國家補貼,讓國企坐大,但國企的經營效率卻不理想,甚至還讓民企對國企買單,如說服阿里巴巴與騰訊來出錢收購國企部分股權,稱之為混改(公營加民營),但這些資金原本可以讓民營企業進行更有價值的產業與業務發展,其實這當中還是有中國共產主義的集體控制思維,雖然面對民營企業的舉世成功,還是要讓國營企業做大,並且能伸手管理,其實這對於國家競爭力是有隱憂的。再者,中國關鍵零件、進出口高度依賴美國,且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很難找到替代品,以及長期依賴美國順差,美國是其最大出口國。這些原本就存在的結構因素,都讓這次的貿易大戰重傷中國。我們知道關稅壁壘是傷人一百,自傷八十,但美國就是要打這一場硬仗,就是不要讓中國不只是迎頭趕上,甚至是超越,要在中國還能被牽制影響的時候,猛力重擊,這就是美國選擇在這個時刻發動貿易大戰的原因,因為再不發動就發不動了。 我們可以觀察出從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多元發展,從電商、第三方支付、APP叫車領先全球,這些都不是政府事先規劃出來的,如果給予中國時間,會有更多改變世界、震盪世界的發明產生,而這就是美國最怕的。美國現在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在中國進行體質調整的時期,重擊中國的產業體質,讓中國在產業體質結構還在調整的狀態時,受到震盪,輕則延緩發展速度,重則形成產業衰退,美國所做的就是要粉粹中國製造2025的大夢。
《無色覺醒》 馬凱 |中美貿易戰 誰比誰氣長!
但是反觀對美國本身的影響力呢,其實對中國加徵關稅形同對在中國設置製造基地或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加稅,關稅壁壘是內外互傷的,川普的強人政治缺乏共好的精神,他寧可拉下別人,不讓別人好,即使傷及自身也沒有關係,這種私利到了極點的思維,對於世界長期的發展絕對是有問題的。但他的私利思維是即使影響震撼了世界經濟秩序,也不讓中國或是任何一國迎趕在前,即使拖慢世界發展速度,也要讓美國永遠是第一。這種霸權主義式的思維真的是自私自利到了極限,面對當今這種混亂的世界秩序,台灣企業大者如鴻海可以前往美國在威州蓋威斯康谷科學技術園區(威谷),能創造美國工作機會的鴻海能夠一魚多吃,兩面討好,但是資金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要怎麼辦,有多少台商能有能力像郭台銘跨不同區域,且貿易戰對所有老闆而言,不只是高關稅的問題,更是不確定性的問題,影響報價、匯率、成本變化,不確定性的風險更是讓所有的產業增加風險。台灣必須要能在舊的基礎上找到突破出口,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從製造業延伸到服務客戶,用新製程、新技術、新材料、工業4.0、AI來優化產業流程,才能透過產業體質升級降低這次貿易大戰的傷害。
美國政府針對中國10個戰略產業制裁,包括:先進資訊技術產品、自動化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現代鐵道運輸裝備、電動和其他新能源車、電力設備、農業機械設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其他先進醫療產品等
賴岳謙 |中美貿易戰 會是誰佔優勢?
相關文章: -政府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勇敢前進,創造另一個台灣奇蹟 -民主政治更上一層樓,藍綠和解之路怎麼走? -台灣如何因應中美貿易大戰 -創造台灣農產品新價值 -社會需要更溫暖 -從法制面著手 能讓好的選舉人出線 -台灣將何去何從,真令人擔心! -如何改善台灣的創新環境的方法? -公共政策制定的動態因素與主要面向的互動關係